刘蔚皓
从教20年以来,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政治教师、一名班主任,始终牢记习总书记所说的做一名好教师的“四有”标准始终以一颗火热的心、无尽的爱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去。
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庭和每位班主任的期许,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都说十六七岁是梦般的年龄、花的季节,可孩子们自己却说这是个多雨的季节——阴雨连绵。此话虽说夸张了点,但也不能怪他们“强说愁”,起码在一定程度上透露了他们隐约的心声。热热闹闹的校园生活背后,其实有许多孤独的心灵。纵观校园,学子们莫名的烦恼大致表现为:心情烦、生活闷、做人累、情绪躁动、不安、压抑、郁闷、怠惰、恐慌⋯⋯
我们班里有一位叫小F的同学,军训的时候就表现出有别于其他同学的特点。当所有学生都已经换好军训服列队站好时,她却坐在床上拿着军训服发呆;当操练休息时,女生三、五一群地聊天,而她却自己坐在角落;当教官说女生操练动作有误需要改正时,其他女生伸伸舌头、做个鬼脸马上改正,而她却哭泣不止。教官一脸的无奈和不解!在我耐心地安抚下,小F恢复了平静可是说什么都要回家。父母来到军训营地时,孩子只和母亲说话而对父亲置之不理。这一切我都看在了眼里,等孩子回到车里后,孩子的父亲说出了这些特殊表现的原因。
小F原本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孩子,但一次父亲请朋友到家中喝酒。强迫孩子到酒桌上给朋友问好说祝酒词。孩子拒绝,孩子的父亲感觉在朋友面前丢脸了。于是当着朋友的面把孩子打了,并要求孩子下跪道歉。朋友们规劝可已经喝醉的父亲有些失去理智,强制孩子必须当着大家的面下跪。可让这位父亲没想到的是:这一跪彻底改变了孩子。从此之后,孩子回家之后不出屋、不和任何人说话。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时长发呆。
在军训后回到学校学习的日子里,我留心观察小F每一个动作观察她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发现她很少与人交往却喜欢和动物互动,学校里养的鸽子成了她课间的伙伴。每天课间她都会买些方便面,走到学校的小广场让鸽子飞到她的手中,我观察到她的脸上会露出难得的笑容。我有时装作无意间走过,对小F说你这么喜欢鸽子让老师给你们合个影吧!她同意,但她说:“我只想看到我的背影和鸽子不想看到我的脸。”于是就留下了一组这样的照片。
我把这组照片发给了孩子的父亲,并告诉他可以让孩子的妈妈和孩子沟通一下,问她喜欢什么小动物。让她在家里也能有一个释放心理压力的空间和对象。让孩子的心灵有个出口。军训回来后,我也及时地和我校的心理教师肖倩倩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希望找到能够帮助小F的方法。不仅如此,我也查阅了大量的心理学相关信息,希望小F能从封闭的环境下走出来。在心理学的学习中,我认识到:尊重和信任是沟通的前提,随着自我意识的触角对主体内心世界的深入,高中生最敏感、最不容许别人亵渎、侵犯的自尊心,他们需要被尊重,被承认。
一次自习课,我发现小F在本子上画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卡通人物。而且画的非常好!在征得她同意的基础上,让她做了班级的宣传委员。告诉她班级的板报由她负责,希望她能把自己的才华展现出来。这一次,我看到她脸上再一次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此后,班级后面的黑板成了她的舞台,在每一期版报里我默默地读着她的心声,小F在慢慢地打开着自己!因为工作的原因,小F也试着和一些同学接触。我发现她和一个小姑娘很投脾气,小F每次和她说话时都会露出难得的笑容。我就私下找到了这个小姑娘,让她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能不能多和小F交往一下。并且在小F心情不好时,随时告诉我。我们好一起帮助小F!
与此同时,我也联系了小F的妈妈。让家长带小F 到心理医生处做专业的心理疏导。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F开朗了许多。有一天,小F 的父亲非常激动地给我打了个电话说:“已经三年没和他说话的孩子,早上出门时告诉他‘我上学了!’”小F的父亲非常感激地对我说:“刘老师,谢谢您。我原本以为我从那件事后,就彻底失去了我的女儿!没想到,三年之后,在您的帮下她又回来了!是您的善举挽救了孩子、挽救了我们这个家!”
后来,孩子的美术天赋不断地流露出来。父母让她学习了艺术,为了高考的需要孩子学了历史。可是孩子并没有忘记,在去沈阳艺术集训前,特意给我送来了她亲手做的蛋糕。蛋糕是小F自己设计的,图案很美!我吃着心里很甜……小F的父亲也给我发来了孩子在沈阳集训时的画作:
老师,是学生成果的欣赏者。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教育出让教师敬仰的学生。英才,绝不是拿考上北大、清华来衡量的。一个学生成功的标准是,通过学习的过程,能磨炼出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出强烈的责任感、自制力、自信心。这样的学生,即使考不上大学,人生也会成功;反之,即使他上了北大、清华,也照样会一事无成!
当了20年教师,干得时间越久,反而常感到后怕。"我不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多么神圣,而是觉得这个职业太重要了。"一个老师教的一个班就有50个学生,手下就是50个人的前程,牵涉着50个家庭的幸福。教师的失误,生产出的不是一个废品,而是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培养一个孩子,需要多少人、多少年的努力;而毁掉一个孩子,可能就是一句话。教育是把软刀子,当时看不出结果,结果可能要等若干年以后。
上一条:我的育人故事
下一条:优秀班主任是如何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