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管理
班主任之窗
师爱无边 
发表:抚顺市第十中学日期: 2021-12-09

张岩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新一代的园丁,是天底下的太阳。”许多人都这样评价。但我认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至关重要。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许多有成就的教育家和优秀教师,都非常重视爱的教育。而真正爱的教育应该是---师爱无边。高尔基说过:“ 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更是我们树人中学的每位学生内心的渴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师爱,对学生来说是成长和进步的催化剂。

宽容善导、温暖学子。

“爱心”是教师首要的情操。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是用心和学生沟通,用“情”去感化学生,用“爱”去感染学生,使孩子们感受到成长的快乐,让他们更多地能够体验到温暖、仁慈、宽容和幸福。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教育我始终遵循宽容善导的原则,力争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班级中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与学生交往我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良师”,同时亦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益友”,把真实的自己展现给学生与他们真诚相处。当学生出现过错行为或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时,我把自己成长的类似经历告诉学生,让他们有所启发得以借鉴。这种理解、宽容的教育方式,也赢得了学生们的理解、信任、尊重。与学生的距离更加贴近了,关系更融洽了。

记得2006年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女孩子——嘉嘉。她在课堂上表现非常活跃,认真思考、大胆地举手。但下课后她就像换了个人似的独来独往同学见了她躲得远远的。经过多番了解我发现这个孩子性格内向,她也因自己长得不够美丽而自卑,不想和同学交往。于是我决定用自己的爱去感动嘉嘉,让她重新快乐起来阳光起来。首先我抓住一切机会亲近她。她在我面前不大说话,但她喜欢写纸条和我交流思想。出于对学生的尊重我也会认真地写纸条回复她。为了克服她的自卑心理,我曾写到“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老师觉得你很可爱。相信自己你是多么的优秀啊!”类似这样的鼓励纸条。让她放下的顾虑多欣赏自己,多与同学交往......其次多引导学生欣赏她。我常在班里表扬她谦虚有礼、勤奋好学,赞赏她关心同学、乐于助人。在为我校一名患重病的同学募捐活动中,本来家境就不富裕的她将父母给的平时一分都舍不得花的零用钱全都捐了出来。利用班会总结的机会,我将此事告诉了同学们,同学们都颇为感动,渐渐地愿意和她接触的同学越来越多了,嘉嘉同学也变得乐观开朗多了,也会主动和老师交谈,感谢老师了。

爱心与赏识教育让嘉嘉同学重拾自信获得了友谊得到了快乐,也给我这个班主任带来了无限的欣慰与快乐。冰心先生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谁。”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学生,教师只要对学生倾注爱心,就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的。  

我的“爱”,要让他懂 。 

决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加于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就要充分理解学生、欣赏学生、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承诺。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对学生要真诚,以自己的真实、完整的人格去面对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往,给学生以真诚的关心和帮助。这样,一种民主平等、亲密 和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了。 

记得我2009年带过的一个男学生,它是六中借读来的学生。他来的第一节课,他让我四次走下讲台。 第一次,他两眼直盯窗外,书还没有打开。我走下讲台:“把课本打开,我们开始讲新课了,好吗?”他看看我,带着疑惑,打开了课本。 第二次,他单手托腮,眼睛直勾勾的看着课本,不抬头看黑板。我走下讲台:“上数学课不抬头看黑板,你认为合适吗?” 他的眼神带着一点理解,慢慢地抬起了头。 该动笔做题了,可是他连拿笔的意识都没有。我再次走下讲台:“你是不是刚来不适应啊?”他微微笑了笑,眼睛紧盯书本,手紧握笔连忙在纸上写了几笔。 第四次,我刚走下讲台,他就不自觉地拿起笔算了起来。也许是感觉不好意思了吧。 下午自习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和他谈了我们学校和班级的要求,并询问了他原来所在学校的情况。得知:他在那边,学习、生活处于无人管的状态,只要不捣乱就可以了。为了激励他、鞭策他,我决定和他约法三章,他给我写了一份承诺书,能做到的就写下来,做到了我就奖励。两星期后,我们再来制定新的承诺,他欣然答应了。一段时间后,在我的督促之下,在课堂上,他和其他同学一样已经融入课堂了。 

爱的力量是神奇的,它可以不断地挖掘,好似泉涌。相信学生的承诺,就等于相信自己。关键在于,你的“爱”,要让他懂 。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具有独立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要求独立行动、独立自主的倾向,并不是老师想让学生怎样,学生就会怎么样。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把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的思想认识规律。

严爱有度,育人之路。

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隋”。严是有标准的严,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严,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严,是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严,决不是无规律、随心所欲的严,更不是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严。诚然,严格要求不等于惩罚学生或随意指责学生,而是应该做到严中有慈、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老师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畏之。

在我们班有这样一个行为习惯很不好的孩子,他上课总迟到、课上随意上厕所、睡觉,作业不按时完成。但是上课要是提问到他问题时,基本上还都答得上来,考试成绩还算中等。通过一段时间对他的了解,我认为完全是他的态度问题。我于是在课堂上规定了:迟到、上厕所、睡觉等问题综合素质评价要相应扣分,影响班内任何荣誉的评比。课后我还特意把他叫到办公室,询问了他的情况。从谈话中我了解到,父母都是知识分子,高干子弟,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但是每次都是唠叨的那几句话:“学习用心一点,读书用功一点,将来你才能考985、211学校……”。他说:“你越这么要求我,我越不给你卖力气。”渐渐地他感觉自己在优越的家庭条件下根本就没有学习动力了。通过几次谈话,我更加坚信,只要从教以严,改变他的思想和态度,他的行为习惯肯定会变好的。之后在我的课堂上,对他的每一点进步,尤其是对他上课反应的敏锐性,作业的进步,考试的进步等都赞扬。当然只要他犯错误我就会和他私聊让他知道我是为他好,另一方面课堂上我也严格约束他看到他睡觉就走到他身边叫他......慢慢地他知道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他的作业能按时完成了,课堂上也认真起来了,甚至下课主动问题了。现在的他在物理类排名一直是年级前60名,我感到欣慰极了。

宽严有度,晓之以理,动之以严,赞之以赏。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出于真诚的爱。严以爱为基础,爱以严为前提,严爱结合,爱而不纵,严而不凶。严格之水只有渗透情爱之蜜,才能成为爱的甘露,才能彻底改变学生的思想。 

总而言之,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但愿----------师爱无边! 


上一条:善存于心、爱在于行

下一条:静待花开

网站技术支持:抚顺市众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024-52433666